学习偏科缺乏动力
个案:在中学上高二的陈同学语文成绩很不错,读初中时常有一些小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上了高中后,她的作文也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不过几乎与作文一样“闻名”的是她的数学成绩,一直排在全年级倒数几位,物理成绩也不好。一提到数学、物理,陈同学一点兴趣都没有。
支招:心理咨询师认为,陈同学出现了严重的偏科现象,是因为她对数学、物理不感兴趣,导致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打折扣。
专家建议,孩子由于对某门学科不感兴趣而导致偏科,首先家长不要给孩子压力,应用积极的语言暗示孩子,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以此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而当孩子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取得小小的进步时,父母应当鼓励孩子,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许多孩子对某门学科怕学、厌学,可能是由于遭受了学习上的失败。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从易到难地制订该门学科的学习目标。一旦孩子达到制订的学习目标,学习有了进步,家长就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随之增强。
青春叛逆,故意和老师作对
个案:刘同学在某重点中学读高一。初中时他的英语成绩很不错,上了高中后成绩越来越差了。他认为现在的英语老师教学方法太简单了,作业多,还要求学生背诵单词或课文。刘同学还经常觉得英语老师讽刺、中伤他。所以,他故意在课堂上起哄。大家背单词时他找其它书来看,课后也不去英语角练习口语,慢慢就开始逃避英语了。
支招:刘同学是独生子女,家庭富裕,自小受到父母溺爱,他的父母都说他“听惯了好话,一点严厉的话都听不进去”。优越的家庭成长环境,导致他自尊心强,爱面子。
同时,刘同学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人容易烦躁。他不愿意做英语作业,有一种“我会做,但我就是不做”的心理。蔡宋华建议,学校和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看到孩子青春期的变化不要觉得诧异,更不能打骂孩子,否则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和孩子的沟通难度。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比较强,此时家长要转变角色和观念,做孩子的朋友。同时,家长要认真倾听孩子的问题,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们。
不适应新老师,影响学习积极性
个案:在某小学就读的杜同学今年上六年级。之前杜同学的语文成绩非常好,作文也经常在班上当范文读。上六年级后,班里换了一名语文老师,老师并没有特别宠爱他,杜同学觉得语文老师对他不重视了。于是,他开始不想上语文课,语文成绩也随之下降。
专家说,通常家长发现孩子存在这样的情况时,都觉得手足无措。有的家长听了孩子对老师的评价后,往往冲动地认为是老师做得不对,并在孩子面前数落老师的不是。这样做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走出困惑,相反容易加深孩子对老师的反感。所以,家长听了孩子发泄对老师的不满后,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和孩子分析问题,应引导孩子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如果确实是老师存在问题,家长应该亲自和老师沟通,与老师一起找出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