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的女儿16岁,是个高中生。前不久,我们发现她书包里有封情书,我丈夫要她“坦白交待”,她却缄口不言,丈夫一气之下打了她一巴掌,女儿当晚就没回家。我们又是报案,又是寻找,深更半夜才从同学家把她找回来。从此,女儿沉默寡言,情绪低沉,我怕她再次离家出走,既不敢问那封情书的来源,又对她的情书感到不安,真不知如何是好!
答:近年来,少年离家出走现象时有发生,且呈不断上升之势。据陕西省一份卫生状况调查表明,有过出走史的男生为6.6%,女生为2.9%;有过出走念头并且做好了准备但最终未能实现者,男生占25%,女生占14%。您女儿离家出走的原因,是由于家长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她现在的反应是出走后的正常反应。但是,如果你们继续保持沉默,将很容易使她再次出走。
少年离家出走的危害
少年离家出走的危害性极大,一个人流浪在外,生活没有规律,睡眠饮食没有保障,远离父母和亲人,孤独感和恐惧感由然而生,一系列的不适应容易使少年情绪忧郁,产生偏激和愤世嫉俗的心理。另外,流浪在外的少年易染上不良习惯,学会偷盗、抽烟、酗酒和说谎等。特别令人忧虑的是,离家出走还容易使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少年出走的原因
要深层次地了解少年出走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去探索。首先,从内因来看,也就是从出走少年自身来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动荡性。少年们思想活跃、敏感但又控制力差;缓走极端却又不善于自我协调;敢作敢为又盲目冲动,一旦受挫却又心理承受能力弱。这些心理特点都易使少年心情动荡不安,既渴望被人理解又内心封闭,种种烦恼无处倾诉,只好出走。
2.少年本身存在不良个性。心理学证明,固执任、情绪动荡、缺乏自制力、对自己认识不清。对现状不满等心理都易导致少年出走。
3.身体有残疾,也会使少年悲观厌世,弃家出走。
除了上述内在原因以外,还有许多外在原因,更直接地促成了少年离家出走。综合分析起来,主要有下列几条:
1.粗暴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和老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讲究教育的方法与艺术,孩子出现问题之后,便不分青红皂白施以粗暴的打骂、斥责,使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加上双方缺乏沟通和交流,矛盾的不断产生和升级,导致孩子长期生活在感情缺失的环境中,感受不到快乐和温暖,以至愤而出走,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家长的娇宠。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百般迁就,一旦家长力不从心,满足不了孩子的要求时,被娇惯坏了的孩子很有可能负气出走,以此来威胁、要挟父母。
3.与家长的矛盾冲突。代际冲突是导致孩子出走的重要原因。由于与父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少年很容易由沉默变为激烈的反抗,认为自己孤立无援,所有的人都与自己做对,最后愤而出走。所以,出走是代际冲突中的极端形式。
4.过高的期望。许多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一味地对孩子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片面认为孩子分数高就是好孩子,让孩子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情绪累积过度,就可能产生出走的动机。一旦发生了对孩子触动较深的事情,如考试失败、老师家长的批评,就会付诸行动,以负气出走来威胁父母。
5.武侠、神话或科幻电影及小说的影响。一些少年由于看了武侠小说,传奇文学,便盲目崇拜那些武艺高超、浪迹天涯的英雄人物,于是离家出走,模仿心中的偶像去“闯江湖”。
6.社会的诱惑。中学生正处于多梦的年纪,充满幻想,好奇心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憧憬,学业的繁重使少年无暇顾及外面的精彩世界,但年轻的心又无法抵御来自外界的诱惑,因此便拿了父母的钱到外面去开眼界。他们与父母并没有什么矛盾,只是想出去看一看,玩一玩,怕父母不同意,于是只好不辞而别。
孩子离家出走怎么办?
前面主要讲了孩子离家出走的危害和原因,下面再谈谈家长遇到孩子离家出走该怎么办,以及家长怎样预防孩子离家出走。
1.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不少家长的潜意识里,仍然受“君臣女子”、尊卑有别的封建思想影响,认为和子女交朋友“没老没少”,不成体统。少年思维活跃,有许多话想向人倾诉,如果放下家长架子,和子女平等相处,彼此能推心置腹地进行交谈,子女就会将你现为知己,无话不谈,少年的烦恼就可在交谈中得到缓解、消除,也就不会离家出走。
2.帮助孩子寻找有益的同龄朋友。虽说家长可以做孩子的朋友,但有时并不被孩子认可。相反,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烦恼告诉给同龄朋友。所以,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交同龄朋友。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受坏朋友的影响,不允许孩子交朋友,敌视孩子的伙伴,不断告诫孩子人世间有多么险恶多么丑陋。这种做法无疑会在孩子的心中形成阴影,封锁了孩子与同伴交流的渠道。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应主动与孩子交谈,安抚他们的低落情绪。如果动辄打骂、讽刺挖苦,孩子就不敢对家长说心里话了。这样做只能使孩子自卑心加重,自信心不足,内心的忧伤无处诉说,对生活产生悲观情绪,最终走向逃避。
4.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一般情况下,少年在出走之前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有的孩子突然变得魂不守舍,经常走神儿,两眼发直,好像在想什么事儿;有的孩子则吞吞吐吐,做事情犹豫迟疑;也有的孩子一反常态,变得格外殷勤,大笑大叫……上述情况,都可能是孩子准备出走的先兆,如果家长马虎大意,不能及时发现这些预兆,就可能被孩子的突然出走搞得借手不及。
5.孩子出走被找回来之后,既不能打骂恐吓又不能不闻不问。打骂恐吓可能使孩子再次出走。同样,如果家长因怕孩子再次出走而不敢说不敢问,甚至百依百顺,孩子则可能以出走要挟家长,变得任性、骄横。
6.把心理咨询的电话号码告诉他们,教会他们向社会倾诉烦恼,寻求帮助。如今,电话心理咨询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方式,既可为咨询者保密,又可避免当面对话、羞于出口的尴尬,只要打个电话,便会有人听您诉说,为您解愁。杭州绿岛心理咨询中心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心理热线:0571-86433196。您如果能把这些电话号码告诉孩子,他们就多了一个不见面的朋友,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次,青少年自身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责任感,不能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事无大小巨细,都由家一手包办,有求必应。孩子如同温室中的幼苗,心理十分脆弱,承受能力非常低。一句无意的批评,却被这些孩子看得很重。离家出走其实也是一些孩子为逃避惩罚、摆脱责任的表现。有的孩子,由于家长的迁就,对学习、家庭和社会没有责任感,一受到批评和指责,就认为大丢面子,动不动便以出走相威胁;有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小麻烦,就以离家出走摆脱困境;有的孩子犯了错误就觉得没面子,没有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气,干脆离家出走逃避责任。要做到这些,孩子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还要学习课外的知识,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做些有益于社会、他人的事情,培养坚强的毅力,以开阔眼界拓展视野,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宽阔的心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增强承受能力,成为有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