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思维案例:
晓婷是一个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在一个月色浓浓的晚上,她来到心理咨询室向我倾诉了她的苦恼:
我好像是得了一种心病或是神经病,。自从去年我奶奶去世以后,我做了几次噩梦,然后这一段时间以来,每天都像失了魂似的,坐在床上看了一会儿书,就看不下去了,老是觉得自己只有尸体坐在这儿,灵魂却好像被狗吞了,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胡思乱想,想得心里又非常痛苦,甚至想自杀。
更为严重的是,我走在哪里都觉得所有的人都很陌生,看到他们个个都不像人,我老想一个问题:人是什么东西?什么是人?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走到哪里都会想,每次想时心都提得好高,差点呼吸不过来。还会想:人早晚都会死的,吃饭的时候也想,人为什么会吃饭,吃了饭也会死的。想着想着,又吃不下饭了,每天都茶饭不香,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想的频率非常高,对旁边的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陌生,甚至爸妈、老师,我经常会把他们想象成鬼。读书的时候,又想,读书、劳动都只是为了一张嘴,人为什么都只是为了吃呢?
我也经常回忆过去那个活泼爱笑的我,不过印象不深,对过去的东西一下子都忘记了,也不太记得我以前做过些什么,我只记得以前很开心,现在很痛苦,以前读书很认真,也有自己的理想,现在呢,却总想人活着的意义。这种念头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每天都如行尸走肉般地活着,距离高考只有一百多天了,我却怎么也不想努力,对考试一点感觉都没有。只是每天看到爸爸妈妈帮我泡奶粉,做好吃的,我就非常想哭,总是一次次地强迫自己不要去想这些事情,却永远都做不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真的很痛苦,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私心杂念,我想,每天经受这样的折磨,自己早晚会忧郁而死的,所以有时我也会想到自杀。
就连早上穿衣时都会想为什么要穿衣呢?每天都是习惯牵引着我这样想的,我控制不了。我非常害怕,因为我妹妹已经得了不治之症,要是我死了,爸妈怎么办呢?爸妈把我们从乡下带到城里来,就是为了能让我们跳出农门的,他们养了我十八年,我可还一分都没有报答呀!
高考就要到了,我每天都被这些东西占据了我的心灵,把高三上学期复习过的知识都差不多全忘了。我怕到了高考那天我会非常后悔的,因为这样下去肯定什么大学都会考不上的。我好害怕,好忧郁,好颓废,希望你能救救我!虽然我经常强迫自己不要去想,但我却总是做不到,有时有一小段时间做到了,心里又想:唉,总算解脱了!其实一会儿又想起这些问题来,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症状表现
其实这个女孩所罹患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症——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neurosis),它是一种病因极其复杂的心理障碍。虽然许多心理学家都曾对它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对于这种谜一样的心理强迫症状是如何产生的,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解释。
对于强迫症,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西欧通常采用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DSM-3)以及我国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都对它的临床表现进行了科学地概括和描述。
ICD-10和DSM-3-R诊断强迫症主要是临床症状上的诊断。如果患者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依旧持续存在,并给他带来明显的苦恼,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则可断定他罹患上了强迫症。ICD-10特别指出,要作出肯定的诊断,患者必须在连续两周中的大多数日子存在强迫症状或强迫动作,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而且其强迫症状应具备以下特点:
(1) 必须被看作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
(2) 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
(3) 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应是令人不愉快的(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这种意义上的愉快);
(4)想法、表象或冲动必须是令人不快地一再出现;
而CCMD-3 则认为它是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中,强迫症患者一般都会表现出具体的强迫症状且本人为此深深感到痛苦。事实上,每个人都曾有过强迫症状,但强迫症的强迫症状是病理性的,它持续时间长,发生次数频繁,虽然自己知道它不合理,却无法摆脱,给自身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心灵创伤,从而引起日常生活行为的紊乱和无序。
强迫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强迫性思维是一种思维障碍,它局限在想,并无相应的行为,而强迫性行行为则常与强迫性思维相伴相随,这种患者“做”的同时还会伴有较强烈的焦虑、紧张和思维冲突等。各种动作和行为都可以成为强迫的内容,如数数、锁门、洗手、清点物品等,有的则可能是一连串行为的固定刻板顺序,这种被称作强迫性仪式行为。
强迫症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而愈感到紧张和痛苦。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晓婷的表现主要属于强迫性思维/观念,如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思考生命的意义,仔细端详父母的面容以及人的本质探寻等。仅管她知道想这些东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想摆脱这种困境,仍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的相互作用下,整个人都变得心力交瘁。事实上,这种症状已经明显影响了她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心理诊断
通过scl-90自评量表对晓婷进行测查,结果显示:
因素项 f1躯体化 f2强迫 f3人际敏感 f4抑郁 f5焦虑 f6敌对 f7恐怖 f8偏执 f9精神病性 f10其它
T分 1.2 4.3 1.5 1.6 2.4 1.25 1.3 1.5 1.1 1.25
对照scl-90国内常模(成人),可以显著地看出晓婷的强迫分明显偏高,焦虑分次之(因子分一般应低于2分,3分以上表明有相当严重的程度)。
病因分析:
强迫症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症状产生前多有较强的精神创伤或长期的心理压力。强迫症患者大多具有十分典型的强迫性人格特征——过分严格要求自己和较强的完美主义倾向。主要表现:过分关注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适当,因而表现出死板、墨守成规、缺少灵活与多变性、清规戒律多;做事情务求十全十美、反复检查完成与否,反复思考,总担心自己会出什么差错;极为关注自我形象,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并刻意抑制自己的情绪;缺乏幽默感。内心多具有较强的不安全感,与他人交流时语气较急促且伴有一定的紧张与不安。
本案例中的晓婷,从小就生活在慈父严母型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母亲脾气不好,但从小就对她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她能够努力读好书,做一个“人上人”,彻底跳出农门,到外面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所以平时对她要求十分严格,做事务求一丝不苟,处处要求保持完美和整洁,否则就会遭到严厉的斥责。(应该明确对应上面那一段的分析,先说她的人格特点,再说心理压力或创伤)。因此她也对自己的平时要求很严格,做事情要求十全十美。在这种性格特点下,她又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唯一的妹妹从小就患有不治之症,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四处寻医问药,但病情却总未见好转,无形中,她便成了全家“唯一”的生活希望,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在很多时候自己也非常自律,学习极其刻苦、成绩也还不错。在这两种条件的作用下,她就对强迫症就比较脆弱,而她奶奶的去世则是引发此症的导火索。
事实上,正是幼年时期的经历和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晓婷具有较为鲜明的强迫倾向的人格特征。长期以来,由于妹妹的疾病,整个家庭都笼罩在一种极不安定和沉闷的气氛中,当晓婷遭遇到突发的负性生活事件——平时非常疼爱自己的奶奶的突然谢世的时候,情绪上受到十分强烈的震动,“对死亡产生了一种幻觉,突然感到人生是很虚幻的,一切都变得虚无缥缈,人的生命结束得是那么的悄无声息!”(晓婷独自在灵堂里看到奶奶躺着的样子之后的感受)
由于亲人的亡故,潜意识里产生了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担忧和不安全感,这种潜在的焦虑在现实生活中就突显成为难以克服的强迫性思考。并且随着焦虑的泛化,许多与自己生活事件有一定关联的东西都成为了强迫思考的内容。这也是导致虽强制自己不去想关于死亡等一系列问题,但却又总是不能如愿的原因。
具体治疗:
强迫症属于一种轻性精神障碍,但由于它给患者带来极度的痛苦和精神创伤,所以一旦出现了强迫倾向,就要作自我心理危机干预,美国著名应用心理学家罗伯特?G?迈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消除精神紧张因素,改善当前心理状态。
二、转移对强迫倾向的注意,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缓解引致强迫倾向的精神压力。
三、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锻炼。
一般而言,像晓婷的这种并没有明确外显强迫行为的强迫症,治疗起来往往非常困难,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她的问题,在掌握了她大量的生活资料后,我综合运用了各种方法,对她实施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心理辅导与救助。
第一步、认知矫正
由于她的强迫性思考的内容较为泛化,所以我集中对“人是什么东西?什么是人?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对旁边的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陌生”等一些其思考较为频繁的问题进行较为明析、全面与合理的解释,充分运用倾听、关怀、共感等技术帮助其渲泄、倾吐内心的想法,从而起到心灵净化的作用。在一些人生问题上相互进行探讨,对其强迫思考中冲动原则进行否定,从而使其接受并构建起一套较为系统与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就一些问题作出心理学意义上的解释,如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和加工通常都是以整体而非局部的形式进行的,这也就是你会突然发现有些字如果你总是细看下去它会不像你熟悉的字而有些人不像你所熟悉的人的原因等。籍此使其强迫性思考的问题得到一个合理而科学的答案。
第二步、心理分析
首先告诉她这些问题的产生和症状背后有极其重要的个人因素以及长期的生活经验的影响。由于人的潜意识里都有尽量追求最大快乐而避免最少痛苦的愿望,所以当人一旦遇到那些会损害我们身心的外在意外刺激时都会产生恐惧与不安,而当这些恐惧与不安引起思维上的长时间持续与支配时,就形成了强迫性思考,并对我们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用日本心理学家的观点来说就是:
强迫症(或不安神经症)=精神压抑+心理与环境的不适应+脑神经生化学异常
由于你与其奶奶之间的感情极其深厚,平时有什么事都会向奶奶而非严厉的妈妈倾诉,而当奶奶突然去世之后,在你的内心里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黑洞,在无法得到弥补和渲泄的情况下,便出现了较强的精神压抑,再加上长期的笼罩在其妹妹身上的病魔威胁与紧张的学习压力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强迫症的产生。
听了我的话,她笑着说,这里面还有那么多学问呀!
第三步:放松疗法
由于个体在强迫性思考的同时还伴有强烈的焦虑、紧张和抑郁情绪,且和强迫性思考产生交互作用,进一步加深患者的痛苦,所以在鼓励其带着症状自然生活的同时,辅以交互抑制松驰训练和躯体放松技术,利用这种方法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当强迫性思考出现时,意志上不是人为地与之它进行对抗,而是保持情绪自然,以一种新的刺激替代当前的思维活动。我送给她一盒放松磁带,嘱其每天临睡前先进行想象,当出现强迫性思考内容时,进行简单易行的自我放松训练。即让她在一套已经编排好的一些语言指令和轻松音乐的暗示下,全身肌肉依次放松。
第四步、思维阻断疗法
思维阻断疗法又叫思维控制疗法。它是一种治疗强迫性思维等症状的技术,即在求治者想象其强迫症状的思维过程中,通过外部控制的手段(如震惊术),人为地抑制并使其思维中断,经过多次重复后,达到使其不良症状缓解并逐步消失的目的。
在治疗晓婷的过程中,我就充分地运用了这种方法。
首先,我要求其学习肌肉放松技术,经过一个星期的训练后,然后我对其实现了思维阻断治疗。先让其全身充分松驰,轻闭双眼,然后开始想象自己平时强迫性思考的内容,并给我一定的指示。
施治者:想象一下,中午,是中午,唔!天色还不错,你从学校回到了家,在你家里,你看到了什么呢?
求治者:妈妈已经弄好了饭,把碗筷放在了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我们一起吃饭。
施治者:你有什么感受呢?
求治者:我想我又开始想那些东西了。
施治者:唔,你开始想这些问题了,继续想下去。
求治者:是呀,人为什么要吃饭呢?(她伸出食指示意)
施治者:(大声)停!
休息2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想象……
求治者每周进行一次治疗,经过三个星期后,她就自述好了很多,想的内容已经很少了,取得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我嘱其可以学会控制想法,通过自我克制进行自我治疗。即通过震惊术阻断强迫观念以实现意向的自我控制。具体方法:用一个铃声很响的闹钟,让它每两分钟响一次,铃声响时大声对自己说:停!从而达到驱除强迫观念与意向的目的。
这样又经过大约1个月的时间,才使她最终走出了强迫性思考的樊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