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4例,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
1.早期表现,不会对亲人微笑,如亲人要把他抱起时,他不会伸手做被抱的准备,也不会将身子贴近母亲。
2.社交困难,特别孤独,与人缺乏交往,缺乏感情联系,即使对父母也毫不依恋,如同陌生人。但与陌生人相处,又不感到畏缩。正常儿童常以凝视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情与要求,而患儿缺乏与人眼对眼的凝视,不会以这种方式表达感情与要求;患儿到5岁左右,常还无朋友,很少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缺乏情感反应,常常说出或做出一些不合社交的事情来。
3.语言发育迟缓,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低下,无法理解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不会用手势表示“再见”。不会理解和运用面部表情、动作、姿态及音调等与人交往。缺乏想象力和社会性模拟,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去用玩具“做饭”、“开火车”、“造房子”。有的患儿语言刻板,代词错用,如“我要”说成“你要”。
4.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由于缺乏变化与想象力,患儿常常坚持重复刻板的游戏模式,如反复给玩具排队,总要玩弄自己的脚趾,对自己房间的任何变化都表示反对和不安,加家具的移位、装饰品的变化等。
此外,有的患儿还可能有感知障碍,对视、听、触等多种感觉迟钝或过敏。有的存在认知障碍,智力低下,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少数患儿可能伴有癫痫发作。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尚无定论,与遗传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患儿的同胞发生本病的同病率较其他人为高,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高,41%患儿为长y染色体。他们的父亲和兄北也发现有长y染色体,从而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
(2)器质性因素:如脑损伤、母孕期风疹感染,生下后患过脑膜炎、脑炎等。近年来,研究发现本症患儿脑室左颞角扩大较多见,提示颞叶内侧结构的病变。
(3)环境因素:有人认为早年生活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没有教以社会行为,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长期处在单调环境中的儿童,会用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对外界环境就不发生兴趣。本症患儿的父母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受过高等教育,比较聪明,但做事刻板,并有强迫倾向,对孩子冷淡和固执,家庭缺乏温暖。本症预后大多不良,往往残留行为障碍,以致适应困难,不能独立生活,仅少数人年长后,能适应社会生活。预后与智力水平有关,智力障碍严重者预后差。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
治疗上最重要的是教育和行为治疗,目的是促进对患儿正常行为的教育,特别是社会性行为的矫正,纠正异常行为,如刻板支作等,消除睡眠障碍、发脾气、多动等继发性症状等。患儿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克服焦虑、自责、急躁情绪,方能对患儿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
药物治疗仅对个别症状可能有效,如短期严重失眠,可用安定,有攻击行为,可用奋乃静,促进脑功能的药物可选用脑复新、脑复康,或γ-酷氨酸,此外,利他林对治疗孤独和语言障碍有效。近年来,有人报告,服用芬氟拉明(fenfluramine)治疗孤独症获得疗效,该药是苯丙胺的衍生物,服用后可使中枢神经系统血清素水平降低,减轻多动及刻板动作,改善注意力,对有些病例尚可提高智商。氟哌啶醇可改善儿童的孤僻、退缩及某些刻板的行为,药物的选择要取决于儿童的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的长短,剂量也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加量,直至出现适当的疗效或副反应为止。
患孤独症的儿童,一般病程都比较长,所以用药治疗的时间也相对长一些。家长应注意治疗时药物的副作用,如锥体外系反应、肝功能及心血管以及血象的异常,因此,对患儿定期复查是必要的。
上述药物对孤独症的患儿确定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可使某些症状减轻,有利于行为及心理治疗的进行,但目前还达不到根治的效果。药物本身还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认识能力,也不能建立正常的行为,但有效的药物可使儿童对环境和管理更为适应。通过药物、特殊训练和行为矫治等综合措施,患儿的症状能够得到较理想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