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
当前位置: 心理咨询 > 婚姻家庭咨询>冷暴力> 正文

案例:关注家庭暴力下的儿童

咨询项目:冷暴力  发布:杭州绿岛心理咨询中心  发布时间:2013-10-14

社会上对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关注度一直很高,相比之下,对青少年儿童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关注却有点少。记者从济南市青少年研究所了解到,逾五成家长会采取打骂方式教育孩子。而一些心理咨询中心的数据显示,因家庭暴力导致心理疾病的儿童在逐渐增多。专家认为,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往往接受并使用暴力,还有可能将这种暴力行为延续至下一代。

5岁男孩遭家暴四处流浪
济南市救助站里成“常客”
今年8岁的小伟(化名)是济南市救助站的“常客”。3年前他第一次被送到该救助站,成为站里年龄最小的流浪人员。“隔一段时间,他就又会被民警发现,重新送回救助站。”济南市救助站儿童保护中心主任姜明说,3年里仅对他的救助就有十几次。
小伟老家在菏泽农村。5岁那年,父母离婚了,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家人并不喜欢小伟,常因为一些小事动手打他。一次,挨了打的小伟跑到邻村,整夜未归。好心的村民收留了他,这让小伟突然觉得,外面要比家里好多了。
3年间,他就在别人的施舍中生活,先后在广东、上海、浙江等地流浪。姜明说,他的言行举止,根本不像一个小孩子。因为长时间流浪,接触的人过于复杂,他还学会了偷东西。“在遭受过家庭暴力的流浪儿童中,小伟是比较典型的。”姜明说。据了解,从2003年至今,济南市救助站接收的职业流浪儿童就有20余名,因受家庭暴力而流浪的孩子占七成。“他们有些来自单亲家庭,从小缺少关爱,还有些忍受不了家长粗暴的教育方式,被迫离家出走。”姜明说。接受救助的流浪儿童中,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也不过14岁。

缺少关爱14岁少女吸毒
济南市救助站接收的流浪儿童中,有些孩子不仅家境殷实,父母还都有较高学历。但他们宁愿过流浪的日子,也不愿回家与父母相处。
莎莎(化名)今年14岁,母亲是位老师,父亲在金融机构工作,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她从小吃穿不愁。但是,她并不快乐。父母平时工作忙,极少有时间陪她。有时,她一天都难得和父母说上一句话。在家里,莎莎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慢慢地,她开始厌学,常常逃课,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父亲知道后,对她就是一顿暴打。后来,莎莎就经常不回家,结交了一群朋友,整天在街上晃荡。“被送到救助站时,她已经吸毒成瘾了。”姜明有些心疼地说。

网吧老板比父亲好
在百度“家庭暴力吧”,记者遇到了20岁的济南网友“音乐盒”。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遭受父亲的虐待,父亲的责骂已经让他失去了自信,变得越来越自卑。他见到陌生人就不愿说话,现在连找女朋友的勇气都没有了。“音乐盒”说,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经常揍他。有一次,作业上没有写最后那个句号,父亲看到后,拿起一根竹条就打他,因为用力过猛,竹条都断了。“我最受不了他侮辱我,叫我渣子、废物。我夜里经常会做噩梦。”他说。
上初中时,他还离家出走过一次。那段时间他都是靠朋友吃饭,也没去学校。后来在街头一个角落避风时,他被父亲发现了,当场被打断两条肋骨。
他说,家庭环境甚至还没网吧温暖。他跟一个网吧老板很熟,一次实在没钱吃饭了,老板就给了些钱,拿到钱的那一刻他就哭了。“为什么外人都能关心我,而自己的父亲却不能?”

儿童遭家暴很少做伤情鉴定
在济南市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成立至今,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儿童来此鉴定的人数很少。“目前,还不足总鉴定人数的一成。”该中心法医丛树东说。
该中心最近做的一次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伤害鉴定,还是在2006年。当时,年仅11岁的玲玲(化名)用零花钱买了两只小鸡,父亲发现后对她一顿毒打,导致玲玲背部和四肢有明显的淤血。
丛树东说,“不打不成器”的传统观念仍然很严重,家长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玲玲的遭遇最初被媒体发现并报道,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后来母亲带她做了鉴定。
中华女子学院女性教育学教授田梅英认为,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在维护权益时也面临尴尬。“他们还需要父母的监护,如果真诉诸法律,也有可能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田梅英说。

一半多家长对孩子缺乏尊重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中,有不少已为人父母。去年,济南市青少年研究所在对他们教育下一代的方式的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父母会采取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
调查中,承认“经常打骂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有5.94%;承认“偶尔会打骂孩子,孩子气得你没办法”的高达48.51%;表示“从不打骂孩子,打骂孩子是家长无能的表现,也是违法的”有36.63%;选择“其他”的占8.91%。
调查显示,有一半多家长的儿童权力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采取打骂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决。
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徐胜男说,如今家长所受各方面的压力的增大、家长对孩子学业期望值的增加以及新时期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使得一些家庭中打骂现象变成暴力事件并不断升级。这不仅给孩子带来精神与肉体的双重伤害,也是孩子不良性格形成的重要诱因。

强迫孩子上辅导班也是家暴
济南建新律师事务所律师马玉珍认为,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没用”“你真让我丢人”等话语,从不赞扬孩子,儿童成长过程中经常目睹家庭成员间的暴力,都会使儿童丧失自信,心理上受到极大伤害。“我不理孩子,或者说他两句,这也是家庭暴力?”市民李女士说,之前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对此,马玉珍认为,各种类型的责骂、威胁、恐吓或嘲笑,又称“冷暴力”,虽然不会直接导致身体上的明显创伤,但很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妨碍儿童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发展。“比如,家长强迫孩子上辅导班,就是冷暴力的一种形式。”

打孩子一巴掌也违法?
“打孩子是为了他好。”在记者随机调查的30名家长中,有21名被调查者认为,打孩子是家庭内部的事,别人没有权利干涉。“我打孩子一巴掌,也是家庭暴力吗?难道我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碰了?”一位出租车司机说。
济南康桥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兆祥指出,判断家长是否对孩子实施家庭暴力,要看造成的影响是否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他说,一般情况下,经常性地对家庭成员的身心造成伤害的不法行为即构成家庭暴力。如果是偶尔打骂,但造成了严重后果,同样构成家庭暴力。
孙兆祥说,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禁止父母虐待子女,并未对家庭暴力作出具体规定。除非把孩子打伤、致残等,触犯了刑法,父母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暴力也会被“继承”
济南大学心理学教授龚晓洁说,孩子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遭受家庭暴力,往往都会接受并使用暴力。这是一种“暴力循环”现象。
她说,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还会让孩子误认为,使用暴力手段就能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当孩子做父母时,有可能把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用在下一代子女身上。
龚晓洁还认为,在暴力中长大的男孩,成年后虐待女性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大。年龄较大的孩子则以流浪的方式逃避家庭暴力。
许多受暴者不但遭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有些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山东心理咨询网咨询师杨忠斌说,因遭受家庭暴力患上心理疾病的儿童,他每年都会接诊数十例。“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他说。
今年9月,市民赵女士带着9岁的儿子来做心理治疗。赵女士说,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尤其喜欢画画。可从去年年底开始,儿子性格大变。“现在他几乎不和我说话,表情也很木然。”她说。
详细了解情况后,杨忠斌发现,赵女士和丈夫常常吵架,有时还会大打出手。起初,孩子还因为害怕哭闹,慢慢地就不再说话了。“家长间的暴力行为间接地影响了孩子,导致他患上自闭症。”杨忠斌说,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儿童,由于受到长期的惊吓,他们经常会做噩梦,有自闭情绪。有的还离家出走、辍学,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

温馨提醒

                杭州绿岛心理咨询中心专业从事婚姻情感心理咨询,婚姻咨询专家专业咨询解决各种婚姻情感问题,为幸福和谐的婚姻保驾护航!

婚姻问题咨询内容:夫妻关系紧张,夫妻经常吵架,婚外恋,老公有外遇怎么办,丈夫出轨妻子怎么办,挽救婚姻,婚姻家庭问题,情感咨询,失恋了怎么办等.

婚姻情感咨询热线:0571-86433196 了解心理咨询的流程和收费

心理咨询范围: 心理医生咨询 青少年心理咨询 婚姻情感咨询 心理健康 职场咨询 性心理咨询 城市心理咨询
预约/咨询
咨询电话咨询电话
0571-86433196
手机咨询手机咨询
13306538268
微信咨询微信咨询
留言咨询留言咨询
回到顶部
心理咨询留言
关闭
咨询热线
0571-8643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