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讲过,“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和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为了使你健康,应了解消极情绪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危害、后果及不良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和滋长,主动培养乐观主义。具体的说应注意避免以下6种消极情绪。
一要忌暴怒。暴怒是一种在外界因素刺激下产生的剧烈而暴发性的不良情绪反应。
当一个人处在暴怒状态下,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神经系统的功能。这种情绪冲击会使人的心理功能和抑制能力降低。进而会使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反应准确性降低。甚至会使人精神错乱,行为失常。
其次,暴怒时对血压的影响是特别明显的,暴怒时往往会出现心血管机能紊乱,心律不齐,高血压,性格易于暴怒,是造成血压持续升高的直接原因。
第三,暴怒时还会对其它内脏造成不良影响。如加重或诱发肝病,中医学早就有“怒伤肝”之说。
二要忌忧郁。忧郁是一种以心境灰暗,情绪低落,精神萎糜,自责知罪,消极沮丧,忧心忡忡,反应迟钝为主要表现的消极的心理状态。
情绪忧郁会使人的生理功能与水平下降,初期表现疲乏无力,无精打彩,
失眠早醒,气血郁滞,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疾病。如果长期处于忧郁情绪下,可造成胃肠功能失调,溃疡病等。妇女在长期忧郁状态下,可导致月经失调,痛经等妇科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身体这些不适,还会使情绪忧郁者自疑患有某种不治之症,更会感到前途渺茫,悲观厌世,形成恶性循环。
三要忌恐惧。恐惧是在可怕的危险的情况下而发生的害怕、畏惧和紧张的情绪反应。
在恐惧情绪下,人的心理同生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强烈的或持续的恐惧,对人的健康是有很大危害的。首先,恐惧会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身冒冷汗,脸色苍白,四肢无力,最后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其次,使人的智力效应下降。恐惧情绪会引起人的思维判断能力下降,使思维灵活性和记忆准确性降低,以致行为失常,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要忌悲哀。悲哀是因所热爱事物的丧失、所盼望东西的幻灭而出现的一种伤心、哀痛的心理状态。如亲人去世,家遭劫难,前程毁灭,升学失意等,都可能出现悲哀情绪。
长时间的过度悲哀,对健康是十分有害的。悲哀会使呼吸抑制,人在高兴时,呼吸每分钟可达17次,而情绪悲伤时,每分钟只有9次。更值得注意的是,悲哀时,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当情绪愉快、心情舒畅时,即使粗茶淡饭,也吃得很香甜。但悲痛时,美味佳肴,也索然无味,这是悲哀对胃肠消化功能的影响所致。因此,医学界认为,溃疡的发生,是由于人在长期哀痛情绪的折磨下,通过内分泌的中介作用,使胃液分泌持续升高,造成充血的胃粘膜脆性增加,从而发生胃和十二指肠的内壁的糜烂病变。“无忧无虑,心宽体胖”就是这个道理。
五要忌多疑。多疑,是人对客观事实的怀疑缺乏根据的心理反映。多疑的人心理上经常处在不安、痛苦的状态。多疑容易患偏头痛,这是由于敏感多疑不良刺激而引起颅内血管收缩,头皮血管扩张而导致疾病的发作。可以说,偏头痛是多疑心理反应从生理上反映出来的一种转换形式。经常处在多疑心理状态的人,甚至会发展成为部分思维障碍。如有人怀疑自己患有了某种严重的不治之症,虽经各种反复详细检查,证明这类疾病不存在,但病人仍坚信不疑,而且整天焦急如焚,忧愁哀叹,认为自己已经完了,长此以往,会使机体抵抗力随之降低而导致病患滋生。
六要忌焦虑。焦虑是指人受到刺激而表现出来的不安与担心的心理反映。过分焦虑是指在缺乏任何客观根据的情况下而出现的过分严重的恐惧,不安和担心。处于焦虑状态的人,常常出现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饮食乏味,彻夜难眠;或出现心悸,多汗,四肢发凉,胃肠机能失调。焦虑还会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肾脏和腺体等功能活跃,从而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速等,还会产生不自主的震颤、尿频、肌肉痉挛,甚至晕厥等症状,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那么,人们是否可以对消极情绪加以控制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这就是说,只要具有正确思想认识和坚强意志,完全能够控制自己情绪。总之,对消极情绪的深入了解和理智控制,将更加有效的防止疾病,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