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概述

咨询项目:心理治疗  发布:杭州绿岛心理咨询中心  更新时间:2022-12-18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又称精神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心理治疗与精神刺激是相对立的。精神刺激是用语言、表情、动作给人造成精神上的打击、精神上的创伤和不良的情绪反应;心理治疗则相反,是用语言、表情、动作、姿势、态度和行为向对方施加心理上的影响,解决心理上的矛盾,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因此,从广义上讲,心理治疗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减轻或消除使患者痛苦的各种情绪、行为以及躯体症状),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相互之间的理解来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心理痛苦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亲密关系都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理解、同情、支持等心理反应就是生活中最值得提倡的心理“药师”。由此可见,广义的心理治疗泛指一切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改变理解行为的方式和方法。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同学同事之间、邻里之间、亲朋好友间的解释、说明、指导等趋势的交往与沟通,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影响和心理治疗作用。而狭义的心理治疗,则是在确立了良好的心理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施治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治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以促进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
  心理治疗的重点在于解决其心理上的矛盾。
  心理治疗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就已得到了绝妙的应用。据《后汉书》记载:某地有一太守,因忧思郁结患病,久治无效。后请名医华佗诊治,华伦闻得太守的病情后,开了一个奇妙的治疗“处方”:他故意收取了太守的许多珍宝后不辞而别,仅留下一封讽刺讥诮太守的信札。太守闻讯勃然大怒,命人追杀华佗,但华佗早已远去。于是,太守愈加愤怒,竟气得吐出许多黑血。不料黑血一吐,多年的沉痼顽疾也随之痊愈了。这里,华佗正是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以“怒胜忧思”之术治好了太守的“心病”与“身病”的。
  我们知道,心理治疗的方法是极为多样的,但目的都在于,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困难与心理障碍,减少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病人的非适应性行为,包括对人事的看法,从而促进其人格成熟,使被施治者能以较适当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适应生活。因为心理治疗的过程主要是依靠心理学的方法来进行的,是与主要针对生活治疗的药物治疗或其它物理疗法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称之为心理治疗。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H·J·Eysenck)归纳了心理治疗的几个主要特征,这就是:
  (1)心理治疗是一种两人或多人之间的持续的人际关系;
  (2)参与心理治疗的其中一方是有特殊经验或接受过特殊专业训练的;
  (3)心理治疗的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参与者是因为对他们的情绪或人际适应、感觉不满意而加入这种关系的;
  (4)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应用的主要方法实际上是心理学的原理,即包括沟通、暗示、以及说明等机制;
  (5)心理治疗的程序是根据某些正式的关于一般心理障碍的理论和求治者特殊的心理障碍而建立起来的;
  (6)心理治疗过程的目的就是改善求治者的心理困难,而后者是因为自己存在心理困难才来寻求施治者予以帮助的。

  二、心理治疗的种类及其主要特点
  心理治疗的种类及实施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依据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治疗实施要点,可分为分析型心理治疗、认知型心理治疗、支持型心理治疗、行为型心理治疗、人际关系型心理治疗等诸多种类。按照心理治疗进行的方式,又可分为个人心理治疗、夫妻治疗、家庭治疗、集体治疗等。按进行的时间长短,则可分为长期心理治疗、短期与限期心理治疗等。
  按第一种方式进行分类,每种类型的心理治疗的主要特点是:
  1.分析型。其特点在于探求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如何受自己童年期经验的影响而形成的潜意识,经过内心的分析,理解自己的内心动机,特别是潜意识中存在的症结,经领悟理解以改善自己的行为。
  2.认知型。又称认知治疗。其主要理论认为:个体对已、对人、对事的看法及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情绪和行为。其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的心理与行为,常是由于不正确的或扭曲的认知而产生的,如果更改或修正这些不正确或扭曲的认知,则可改善其心理和行为。所以,其治疗的重点在于矫正其对人、事错误的及扭曲的认知。
  3.行为型。其理论根据是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型条件反射学说,以及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理论。这两种理论都认为:人的任何行为,经过适当的奖励或惩罚,都可获得改进。
  4.人际关系型。是从“人与人的关系”这样一种特殊角度来理解人的心理与行为现象的,它认为人的所思所想、所做行为都脱离不了人与人的关系。其治疗的重点是如何改善不妥当的、有困难的人际关系。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善了,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5.支持型。心理医生无论选择任何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都不可能不用支持型心理治疗。所谓支持型心理治疗,是强调施治者应理解病人的处境,并且以此为依据用语言、行为等各种方式支持病人。一方面发挥病人自己潜在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方面运用病人周围的环境优势系统来改替病人目前的困境,特别是当病人心理焦虑或抑郁时,施治者更要尽量支持病人,同时还应调动其家属或同事对病的支持,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困境与症状。

  三、心理治疗的对象
  心理治疗,顾名思义就是对心理障碍与心理困难的心理不良境况进行治疗。也就是说,心理困难与心理障碍是心理治疗的对象。那么,什么是心理困难与心理障碍呢?
  首先是精神问题。从精神不佳到精神崩溃,均为心理治疗的对象。有精神疾患的人,其人格和精神失去了统一协调的效能,与外界现实不能正常接触,发生幻觉、妄想等症状,并且其思考、情感、行为亦有显著障碍,无法正确地面对日常生活,病人的表现可能过份兴奋,讲个不停。或者极端忧郁,想自残自尽;或者行为奇异,语无伦次等等。一个人有严重的精神疾患时,其主要治疗方法乃在于使用药物治疗,但对其施予安慰、支持、限制等心理辅导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神经症。这种情况的病人并没有精神崩溃的现象,自己与外界现实环境的接触状态尚好,只是在心理上或情绪上有所困扰与不适,觉得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来解除自己的痛苦。这种较轻的心理疾患,很多人都有,这就是所谓的日常心理毛病。自己觉得焦虑不安,郁闷不乐,气愤难耐,情绪不适虽然还可以过日常生活,但因其情绪不稳定,对生活也难免不发生不良影响。有时心理上有无法言表的症结引起烦恼、忧郁、害怕;或者有不易解决和处理的内心问题,或总面对不良的人际关系等,均属此类。例如,无法独立选择以决定自己的志向,缺乏经验与信心去找对象,不懂得如何与配偶和子女相处,不知如何度过离婚、丧偶的痛苦等等。这一类情绪不适或心理困扰,药物治疗虽然有时能有所帮助,但心理治疗则要有效得多。
  再次是“纯粹”心理问题。这可能与躯体的某些病变有关。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具有复杂的内心矛盾,生活工作中常面对自己不易处理的问题。例如,有的男子对自己没有信心,上夜班时,心里总担心在家的妻子会作出什么不规矩的事来,以至整个身心都不舒服,常常“无病呻吟”;意欲天天守在家里陪着妻子。另外,据病案载:有位低级官员,一直勤奋工作,只望自己能官运亨通,当上单位的头头,可一当升为主管,却又整日恐慌得不知所措;还有一位姑娘,很渴望结婚成家,却偏偏与一有妇之夫发生了性关系,而且不止一次,不知如何是好。以上这些病案中的人,都存在一些心理症结,有某种心理困难,却又不知如何得到解决。这种情况,并不是安慰或劝说就可以改善的,也不是算命或者休养一段时间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仔细剖析心理的症结,研究潜意识的动机,只有得出了真实的结论才能彻底医治。这类心理症结也是心理治疗的适合对象。
  另外则是,虽有某种心理问题,但病人并没有明显的自觉不适,而在行为或性格上却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了自己去适应一般的生活。有的儿童一不高兴就想逃学;有的年轻人一心血来潮,就有意去做错事,找人打架;有的人不善交际,只喜欢呆在家里闭门看书。这些行为都表明存在心理问题。另外,也有人有明显的性格上的缺陷,时时事事总是按部就班,如果不按照自己定的死板规律与程序吃饭、睡觉、娱乐、就无法生活;或每天只想发财、成功、有成就,时时刻刻都把精神绷得很紧,强使自己振作,以追求成功,并因此变成了追求成就的奴隶。相反,有的人事事都缺乏信心,事情还没动手做就已开始担心会失败,以至最后什么都不敢做,什么也做不成。这些行为和心理上的缺陷虽非朝夕之功就能改变,但依靠心理治疗,却是可以得到慢慢矫正、治疗的。

  四、心理治疗的原则
  各种心理治疗虽然在理论与方法上有很大不同,但几乎所有心理治疗都遵守一些一般原则。这些原则是:
  1.接受性原则。即对所有求治的心理“病人”,不论心理疾患的轻重、年龄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初诊再诊都一视同仁,诚心接待,耐心倾听,热心疏导,全心诊治。在完成患者的病史收集、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心理测定,并明确论断后,即可对其进行心理治疗。施治者应持理解、关心态度,认真听取病人的叙诉,以了解病情经过,听取病人的意见、想法和自我心理感受。如果施治者不认真倾听,表现得不耐烦,武断地打断病人的谈话,轻率地解释或持怀疑态度,就会造成求治者对施治者的不信任,必然导致治疗失败。另一方面,施治者又并非机械地、无任何反应地被动听取求治者的叙述,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注意其言谈和态度所表达的心理症结是什么。因此该原则又可称为“倾诉”或“倾听”原则。认真倾听求治者的叙述,其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某些求治者在对施治者产生信任感后会全部倾诉出自己压抑已久的内心感受,甚至会痛苦流涕地发泄自己的悲痛心情,这一结果会使其情绪安定舒畅,心理障碍也会明显改进,故接受性原则具有“宣泄疗法”的治疗效果。治疗者都应有强烈的关切、同情、乐于助人的态度,和患者之间建立起友好信任的医患关系。一切心理治疗都要通过医患关系。没有良好的、互相信赖的医患关系,任何心理治疗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想像的。医患关系良好是一个有力的治疗因素,它本身具有一种魔力足以减轻患者的疾苦、缓和焦虑、激发患者的希望和信心。如在催眠治疗时,患者接受治疗者的暗示而进入催眠状态,吐露内心深处的心理创伤,在治疗者暗示下消除症状、恢复健康。其实,除了在治疗者与患者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医患关系外,治疗者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客观的力量。在医患关系满意的情况下,治疗者在病人心目中具有权威的形象,那么治疗者的支持、保证和解释都易为病人接受,甚至治疗者的某些个别缺点也会为患者所宽容。有时候,只有治疗者在场,病人就获得了安全感,减轻了焦虑症状。在行为治疗中,虽然从一开始就强调患者反复训练,甚至根据某些指南和磁带自行练习,似乎医患关系不像其他心理治疗那样强调。但是,这丝毫不能忽视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因为要使患者愿意接受行为治疗、建立信心、坚持训练和认真执行治疗者的建议,没有良好的信赖的医患关系仍然是不成的。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核心在于要使患者相信您愿意帮助他,而且您有能力帮助他。治疗者的角色行为包括医德、态度和技艺与患者对治疗者的期望相吻合,这是建立互相信赖关系的基础。在心理治疗开始时,应对患者的态度和情绪保持相当的敏感,以克服建立医患关系的困难,治疗者应当满腔热情;诚恳、富于同情心,关心患者的利益,力图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要。在相互信赖基础上建立的医患关系,进一步将发展为治疗同盟,成为帮助患者克服病感、治疗疾病的重要因素。
  2.支持性原则。即在充分了解求治者心理疾患的来龙去脉和对其心理病因进行科学分析之后,施治者通过言语与非言语的信息交流,予以求治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使其建立起治愈的信心。一般掌握得求治者的第一手资料之后,即可进行心理治疗了。对求治者所患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从医学科学的角度给予解释,说明和指出正确的解决方式,在心理上给求治者鼓励和支持。要反复强调求治者所患疾病的可逆性(功能性质)和可治性(一定会治愈)。这对悲观消极、久治未愈的病人尤为重要。反复地支持和鼓励,可防止求治者发生消极言行,大大调动求治者的心理防卫机能和主观能动性;对强烈焦虑不安者,可使其情绪变得平稳安定,以加速病患的康复。在使用支持疗法时应注意:支持必须有科学依据,不能信口胡言;支持时的语调要坚持慎重、亲切可信、充满信心,充分发挥语言的情感交流和情绪感染作用,使求治者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持力。
  3.保证性原则。即通过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精心医治,以解释求治者的心理症结及痛苦,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日臻成熟。在心理治疗的全过程中,应逐步对求治者的身心症状、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和性格等心理缺陷的病理机制加以说明、解释和保证;同时辅以药物等其它身心综合防治措施,促使疾病向良性转化。在实施保证性原则的过程中,仍应经常听取病人的意见、感受和治疗后的反应,充分运用心理治疗的人际沟通和心理相容原理,在心理上予以保证,逐步解决求治者的具体心理问题,正确引导和处理心理矛盾,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上述三个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但接受性原则必须放在首位。治疗过程中心理气氛要融洽,务必让求治者把话讲清,一次不行,可进行多次,应要求病人高度合作,并注意保密原则,尊重病人的人格,取得求治者的高度信任,因为信任是心理治疗得以成功的基础。同时还应注意心理治疗的主观能动性原则。因为仅仅有施治者的保证,而不注意引导求治者对自己的疾病进行正确认知、充分调动自我调治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心理治疗效果的。
  除了以上原则之外,我还建议心理医生在咨询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情境构造原则。无论是任何心理治疗方法,都要人为地构造治疗环境。对未来发生的事件做出有意的安排。适当的治疗环境,是各种心理治疗都需要的。心理治疗应能提供患者疏泄不良情绪的机会,能为患者保守秘密;心理治疗环境应有利于治疗者或参加治疗的集体小组成员倾听患者的诉说;而且治疗环境适当,如在威望很高的医院中,能提高治疗者的权威形象,增加患者的希望和信心。
  (2)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原则。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习俗、行事方式不同,心理治疗时解释、指导也应有所不同。中国人的文化传统、道德观念、人际交往方式、风俗习惯和人格特征和外国人有很大不同,中国人对疾病的看法有时可能和国外相反。
  (3)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虽然不同的心理治疗,其治疗的目标各不相同,有各自不同的对象。但各种心理治疗都同意合适的治疗对象是心因性疾病、神经症性障碍、行为障碍和心身疾病患者,有接受心理治疗的强烈动机,年轻,可塑性大,智力正常,有中等以上文化,有良好学习能力,环境良好或可以变好,人际关系较稳定,无显著性格障碍。
  (4)确定现实的治疗目标。虽然各种心理治疗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和不同的治疗重点,如精神分析重点在于分析潜意识的矛盾冲突,揭示内在的精神活动,以完善患者的人格。行为治疗重点则在于强调外部刺激与行为的联结,以改变行为症状为主要目标。认知治疗则认为适应不良性认知是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原因,治疗目标以改变认知为重点。但是,各自都有治疗成功的实例。研究认为,其中共同的因素可能是他们都增强治疗性医患关系;激发和维持病人得到帮助的希望;提供学习经验和新的认知;振奋精神和情绪为改变态度和行为提供了新的动力;增强患者的信心和自我控制感,唤起病人战胜疾病的希望。
  (5)心理治疗都有一定的实施计划与步骤。任何心理治疗的实施,都要求治疗者对患者有详细的了解,收集全面完整的病史,对关键问题还要反复核实。要善于消除患者的疑虑,使患者乐意提供病史资料乃至吐露其隐私。没有详细的病史材料,任何心理治疗方法都难以击中要害,甚至导致指导失误。每次心理治疗中要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述,鼓励患者疏泄,要善于支持患者,强调积极的因素,避免患者的依赖心理,提醒患者忽略的东西,对其疑虑作必要的解释。每次心理治疗结束时要归纳会谈要点,鼓励患者将学习获得的新的认知、经验或技能加以练习,布置适当的作业以巩固疗效。
  (6)综合治疗的原则。由于人类疾病的形成常常不是单一的原因,往往取决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治疗时也应采取综合的方式。有些时候,药物、手术是主要方法,另一些时候,心理治疗则是主要手段。但更多的时候,可能需要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例如,治疗心理生理疾病时既需要药物解除躯体症状,又需要心理治疗处理其情绪因素。对癌症也是如此。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抗精神病药与长期支持性心理治疗。很多情况下,药物与心理治疗起了有益的协同作用。但也应注意,有时药物会干扰患者的学习过程或由于副作用干扰了会谈,则以不用为宜。例如,某些恐怖性障碍进行行为治疗时,为了不妨碍患者的自身训练,通常不主张给予过多镇静性药物,能不用药时最好不用。

  五、心理治疗的目标
  一般而言,有效的心理治疗应达到下列目标:
  1.解除病人的症状。精神与身体不适或心理问题都会妨碍求治者对社会的适应,并因此而造成心理上的痛苦,所以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求治者在心理或精神上的痛苦,或帮助解决其无法自己解决的心理冲突。例如,用心理治疗方法(系统脱敏疗法、满灌疗法、厌恶疗法等)矫正求助者的恐惧、焦虑心理等。
  2.提供心理支持。在急慢性应激状态下,求治者因应付不了或忍受不了危机的环境,从而产生心理疾患或障碍。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增加对环境的耐受性,降低易感性,提高心理承受力,增加应付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之能自如地顺应和适应社会。这方面的心理治疗技术有危机干预、应激应付、应激免疫训练等。
  3.重塑人格系统。这一点尤其被内省性心理治疗原则(如认知治疗、精神分析等)所强调,它认为人类的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是其人格不成熟所致。所以,只有重塑人格系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求治者的病态心理和不良行为方式。治疗的内容包括:帮助求治者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情绪冲突的原因,获得内省能力,以了解意识和潜意识的内容。其治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指导性的,一类为表达性的。前者是针对求治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由施治者进行劝告、建议、指导、解释;后者又称非指导性的。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求治者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施治者以倾听为主,居被动地位,但仍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气氛,使求治者在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理解,达到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目的。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施治者期望达到的仍是重塑求治者成熟的人格。

温馨提醒

杭州绿岛心理咨询中心面向全国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咨询、心理医生咨询、在线心理医生免费咨询服务,资深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采用非药物的心理咨询技术,专业咨询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效果好。具有17年以上的心理咨询经验、成熟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及大量成功案例。
心理医生咨询内容:情绪疏导、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口吃疑病症、情绪低落、脾气暴躁、青少年心理问题等。
心理医生免费咨询电话:0571-86433196,13306538268(可添加微信在线咨询心理医生) 进入咨询中心查看咨询须知
    
心理咨询范围: 心理医生咨询 青少年心理咨询 婚姻情感咨询 心理健康 职场咨询 性心理咨询 城市心理咨询
预约/咨询
咨询电话咨询电话
0571-86433196
手机咨询手机咨询
13306538268
微信咨询微信咨询
留言咨询留言咨询
回到顶部
心理咨询留言
关闭
咨询热线
0571-86433196